在更换继电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继电器是一个闭合开关,它与一个控制系统(也称为输入回路)和一个被控制系统(也称为输出回路)有相互作用。一般在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继电器实际上是一个“自动开关”,用小电流来控制大电流运转。从而在电路中起到自动调节,安全保护,变换等功能。
继电保护使用
使用时,继电器通常由继电器和继电器基座组合而成,继电器基座可迅速安装在导轨上,并能将继电器线圈和触电的接点引至基座的快速连接柱上,使继电器在使用和接线时都能迅速地被引出,如果继电器损坏也可直接从基座上拔出,从而节省了直接更换继电器的时间,节省了维修的时间。
在更换或使用继电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暂态抑制
在继电器线圈断电瞬间,线圈产生的反峰电压比线圈额定工作电压高30倍以上,对电子线路危害很大,常用二极管或电阻器的并联瞬态抑制法进行抑制,使其反峰电压不超过50V,但二极管并联后,放电时间延长3~5倍。如果需要较长的释放时间,可以在二极管的一端连接适当的电阻。
激发电源:当额定电流为110%时,电源调整率≤10%(或输出阻抗“5%线圈阻抗”),直流电源应为“5%波动电压”。交变波形为正弦波,波形系数在0.95~1.25之间,波形畸变应小于±10%,频率变幅应小于±1Hz,或规定频率变幅小于±1%(取较大值)。它的输出功率不低于线圈的功率。
接触负荷。
在接触器上加载的负荷应符合接触器的额定负荷和特性,不按额定负荷(或范围)和特性加载往往会产生问题。仅适用于直流负载的产品不适用于交流。当负载小于10mA&TImes;6A时,能够可靠地切换10A负载的继电器不一定能够可靠地工作。能够切换单相交流电源的继电器不一定适合切换两个不同步的单相交流负荷;不适用仅规定切换交流负荷50Hz(或60Hz)的产品。
转换速率
继电开关的切换速率不能超过其10倍动作时间和释放时间的倒数(次/s),否则继电器触点将无法稳定地接通。保护磁力应在继电器技术标准规定的脉宽范围内,否则会损坏线圈。
盘管使用电压。
在设计中,线圈的使用电压最好根据额定电压来选择,如果不能,可以参考温升曲线来选择。如果采用的线圈电压低于额定工作电压,将影响继电器的工作。请注意线圈工作电压是指加到线圈引出端之间的电压,尤其是用放大电路激励线圈时要确保线圈两个引出端间的电压值。相反,超过最大额定工作电压还会影响产品性能,工作电压过高会使线圈温度升高,特别是在高温下,温度升高会损坏绝缘材料,还会影响继电器的工作安全性。
磁性保护继电器,激励(或复归)脉宽不得小于吸合(或复归)时间的3倍,否则产品将处于中间位置。当采用固体器件激励线圈时,其器件耐压至少为80V,并且漏电电流应足够小以保证继电器的放电。
触头平行串联。
接触器平行使用不能提高其负荷电流,因为继电器多组接触器动作的绝对不同时性,也就是仍是一组接触器在切换增加后的负荷,很容易造成接触器损坏而不接触或熔焊而不能断开。对于“断”错误,触点并联可以降低失效率,而对于“粘”错误则相反。因为触点失误是以“断开”失误为主要失效方式,因此,应该肯定采用并联方式,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但是使用电压不能超过线圈最大工作电压,也不能低于90%的额定电压,否则会影响线圈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串联接触能提高其负载电压,增加的倍数即为串联接触的组数。对“粘”错误的触点串联可提高其可靠性,而对“断”错误则相反。总而言之,在采用冗余技术提高触点工作可靠性时,必须注意负载的性质、大小和失效模式。
多种继电器并联和串联供电。
当多个继电器并联供电时,反峰电压高(即电感大)的继电器对反峰电压低的继电器放电,其放电时间会延长,所以最好每个继电器单独控制后再并联,以消除相互影响。不应串联使用具有不同线圈电阻和功耗的继电器,否则在串联回路中线圈电流大的继电器不能可靠工作。只能串联同一规格型号的继电器供电,但反峰电压会升高,应予以抑制。可根据分压比串联电阻,承受高出继电器供电电压线圈额定电压的那部分电压。